紅棗,薔薇目鼠李科棗屬植物,起源于中國,在中國已有八千多年的種植歷史,自古以來就被列為“五果”(栗、桃、李、杏、棗)之一。棗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糖類、胡蘿卜素、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P以及鈣、磷、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。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,有維生素王之美稱,具有養顏治療失眠之功效。棗雖然營養價值高,但是牙齒不好的要少吃,可以泡水喝,還有可以熬紅糖大棗枸杞湯,營養價值也不錯,而且不傷牙齒。
鮮棗不好消化,因為膳食纖維(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)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,一次攝入量大時會造成胃腸不適。而大棗中的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皮中,大棗的果肉是脆的,但棗皮是非常薄而硬的。而烘干后的大棗在烘干過程中有輕微破壞掉棗皮中的膳食纖維,食用烘干后的大棗對腸胃的傷害降到及低。
紅棗的加工一般分為自然晾曬和設備烘干 :
自然晾曬:特點時間長,且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如連續陰雨天氣,需要人工翻動,不適合大規模產量作業。
設備烘干:比較傳統的就是用煤進行烘干。缺點污染比較嚴重,環保部門監督力度大,再者煤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硫化物,對紅棗加工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。近幾年國家推行的空氣源熱泵烘干機節能環保、無污染、能耗低,不受季節天氣影響,連續性不間斷生產等特點適合大規模產量作業。
芬尼克茲烘干機-紅棗烘干工藝
烘干前注意揀去傷、爛、害蟲棗。然后將棗在沸水鍋中焯一下,撈起來控干,目地是降低化學作用。
第一階段:紅棗放入托盤然后放入烘干架推入烘房,先關閉門窗和排氣孔,然后開始加溫。一般要求烘干設備6~8小時內升溫到50℃~55℃,最適溫度為51℃~52℃,使果肉內受熱均勻。注意升溫速度不要過快,防結殼。待棗溫達35℃~40℃時,果肉變軟,手捏時果面出現皺紋即可。
第二階段:熱泵烘干機持續10~12小時內將溫度升高至60℃~65℃,最適溫度為61℃~62℃,最高不超過70℃,此期間由于水分大量蒸發,烘房內濕度增大,當相對濕度達70%以上時,打開排氣孔排濕。相對濕度降到55%左右時關閉,如此反復5~8次。
第三階段:紅棗內游離水已大部分排除,蒸發速度減緩,此期應將室溫降至55℃左右,維持6小時,使水分減緩蒸發,內外水分趨于平衡,最后將大棗的含水量降至15%上下。
第四階段:烘干后的棗務必注意通風排熱,待制冷后才可沉積。如把剛從烘干房卸掉的大棗堆積于庫位,因為大棗自身含糖量多,在熱的功效下,糖分非常容易發醇霉變,棗內的原阿拉伯膠也會轉化成阿拉伯膠和阿拉伯膠酸,必定使棗變成爛泥巴一攤,也會使棗內的糖轉變,出現含有怪味的細條,使大棗遭受毀壞。因而,烤制結束,一定要完全制冷后,才可以包裝儲存。
企業QQ:
企業郵箱:huangyingxin@phnix.com